搜索
当前所在位置: 首页>知识教育

解读沈从文的《知识》(沈从文的知识一书里边讲了什么)

发布时间:2022-03-27 13:17:57 作者:小羽毛 点击:37 【 字体:

沈从文的《知识》,是一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。这不足3000字的小文,让我反复看了很多遍,还是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小说的内涵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
小说的主人公张六吉,是长江中部某地小地主家的独生子,二十岁那一年,大概是父母都不在了吧,他取得了独立支配家中财产的权力。

当时正值“五四运动”爆发,张六吉看了几个月来自北京和上海的报纸,突然“觉悟”起来。

因此,他觉得在家乡呆下去毫无意义,就带了一笔钱,去外面的世界闯荡了。

去闯荡世界的目的无非就是去学习知识,十年间,张六吉学得了不少宝贵的知识。

在国内大学毕业后,他又去国外一所名校留学,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。

他的硕士毕业论文为“人生哲学”,指导老师是世界上著名的老博士,当然也是本领域的专家。

可自以为通晓了“人生哲学”的张六吉,回国后却无法融入社会,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。

既然留在大城市没有希望,那就回到家乡试一试吧。也许,在当时还比较“野蛮”的乡下,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。

本来,他对家乡没有什么好印象,那里有一群没有受过教育的乡下人。想到这里,他就有一种孤独感。

他认为自己之所以孤独,是因为自己读的书太多,头脑中的知识过于丰富。

可是,在回家路上遇到的一件奇特事,却让他把代表着知识的所有书本都烧掉了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
张六吉走在回家的路上,路过一个山坳的时候,见一位老农在坝田里锄地,因为天气太热,老农显得特别疲累。

而大路旁边的树荫下,却有一个青年躺在那里,从容地睡大觉。

他坐在旁边和老农攀谈起来:

“天气热了,你这个人年纪一大把了,怎么不休息休息?”

“要吃的,无办法,热也不碍事。”

“你怎么不叫小伙子打一把手,却让他在树荫下睡觉,这是什么意思?”

那老农和之前一样,平平静静地说道:“他不是睡觉。他死了。先前一会儿被烙铁头毒蛇咬死了。”

听到这里,张六吉吓了一跳。我们读到这里,应该也会很吃惊:老人竟然如此坦然地谈论生死!

张六吉震惊之余仔细看了看躺着的年轻人,那人鼻尖有一只大麻苍蝇,果然是死掉了。

他又问:“这是谁?”

老农依然很平静、很从容地走过来,坐到树荫下,掏出烟袋说:“他是我儿子。”

张六吉愤怒了:“是你的儿子!你说的当真?他死了你不哭,你这个老古怪……”

不过,他还没有把这些话说出口,老农似乎已经看出来了,他自言自语地说:

世界上哪有不死的人,天地旱涝我们都得饿死,军队下乡土匪过境我们又得磨死。好容易活下来,一死又完事了。人死了,我坐下来哭他,让草在田里长,好主意!

老农又下田除草去了,剩下一个目瞪口呆的张六吉,他还想说点什么,可什么也说不出来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
张六吉满脑子的人生哲学,可老农说的这些话,他绞尽脑汁也理解不了,只好站起来上路了。

老农看他想走又开口了:

大爷,你过前面寨子,注意一下,第三家门前一个土平坝,就是我的家。我叫老刘,见我老婆请随便告她一声,说冬福死了,送饭时送一个人的饭。

儿子没了竟然蛮不在乎,还记挂着吃饭,还怕家里送饭多了浪费一个人的中午饭。

世界上怎么会有如此冷血、如此古怪的父亲!这真是不可思议!

张六吉到前面寨子里时,果然看到了老农所说的坝子,还看到两个女人正在一副石磨上磨豆子。

他走过去一问,两个女人正是刘家人。他说:“我来传个话儿。你们家的儿子被蛇咬死了,他就躺着大路旁。”

好奇怪,张六吉说这些话时,也变得如老农一样从容,应该是受到了老农那种平静态度的影响。

没有想到的是,刘家的两个女人,听说她们家的儿子被蛇咬死后,表现得与老农一样淡定。

她们脸色不变,神情自若,只是轻轻地回应了一个“哦”,若无其事地继续磨她们的豆子。

张六吉愤愤不平了,你们没有听懂我的话吗?你们自己去看看是不是有个人躺在那里。

那个年老的女人说:

我怎么不懂你的话,死了的是我的儿子,不死的是我的丈夫,两人一起下田,一个人被蛇咬了,这是自然的事。

“儿子死了,你不伤心吗?”

结果老女人又说出了一番话,和他丈夫说出的话简直一模一样。

张六吉更迷惑了,父亲古怪冷酷也就罢了,一个母亲,竟然也没有一点慈悲之心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
老女人说完就回屋里给客人倒水去了,张六吉就问年轻女人是死者的什么人。

年轻女人说,自己是死者的姐姐,死者是她的弟弟。

“你是他的姐姐,两个老的人老心狠不必说了,你是亲姊弟,为什么也不伤心?”

姐姐平静地说:

爸爸妈妈生养我们,同那些木排,把我们连成一个大筏,忽然风雨来了,大筏散了,木排有些飘去,有些下沉,这是常事。

说着,来了一个年轻人,女人向那男子说:“秋生,你的福哥哥被蛇咬死了,是这位先生说的。”

年轻人问张六吉:“真的假的?”张六吉回答:“真的。”

年轻人伤心了:“那可真糟!家里还有许多事当做,怎么不小心被一条蛇咬死了!”

张六吉终于在年轻人脸上看出来一点同情,没有想到年轻人接着说:

他不能这时就死,他应该在家里做事,我才能到……我那糊涂的哥哥死了,不小心把我们的计划全都打破了。

原来,他伤心的不是哥哥被蛇咬死,而是伤心哥哥的死,让他的计划落空了。而这件事是哥弟两个约好了的。

故事讲到这里,原文中出现了这样一段话:

他说了一件什么事情?那不用问,反正这件事使张六吉听到真吃了一大惊。乡下人那么诚实,毫不含糊,他不能不相信那乡下人说的话。他心想,“这是真的假的?”同先前在田里所见一样,只需再稍稍注意,就明白一切全是真事了!

究竟刘家老二给张六吉说了什么,作者卖了一个关子,给读者留下一个谜。只是张六吉临走时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话:

这才是我要学的!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
张六吉从刘家几个人身上究竟学到了什么?我们不得而知。不过,他回到家后,立刻做了两件事:

先给导师写了一封信,大骂导师是骗子,教了他十年书,还不如一个大字不识的人聪明。

然后,他把所有书本一把大火烧掉,就跟着刘家老二弃家出走了。

从张六吉做的这两件事可以看出,他把老师教给的知识,以及书本上学到的知识,来了个全盘否定。

而刘家老二的一番话,使张六吉对老农一家人对待生死的态度,从最初的不解、震惊,也转变为了认同与信服。

那么,沈从文为什么要给我们讲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呢?他通过这个故事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?

小说的题目是《知识》,主人公张六吉从国内外的大学里学得了丰富的知识,还取得了哲学硕士学位。

可他回到社会,这些知识似乎全无用途,大城市里没有他的立足之地,他只能再回到被他视为“野蛮”的乡村。

结局是,这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跟着那个大字不识一个的刘家老二一起走了。

看来,沈从文就是想通过有关生死的离奇故事,告诉我们一个朴素的道理:

那些高大上的知识,在生活中的作用毕竟是有限的,而对人生真正有用的知识,只有在日常生活与实践中才能学到。

就像沈从文,他一直把自己称为“乡下人”,他不是什么专家,也没有什么学位,但他从日常生活和实践中掌握的知识,足以让有些专家自愧不如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几点困惑:

文章写到这里要结束了,但我似乎还是没有弄懂沈从文先生创作《知识》的真正意图。

小说选用的故事有些离奇,老刘一家对亲人的意外离世表现出的从容淡定,是一般人不能接受的。

但沈从文讲故事的目的,绝不是来谈论什么人情、亲情问题,侧重点也不在于表达自己的生死观。

如果说哲学硕士在刘家人身上学到了真正有用的“知识”,那么这些知识具体是什么呢?

另外,作者故意省略掉老二给张六吉说的话,让大家去猜谜,又有什么深意呢?

在小说的结尾写到刘家老二和张六吉也许还活着,也许已经倒下了。最后作者引用了老农的两句话:

反正像老刘说的,死的就尽他死了,活着的还要好好地活。只要能够活下去,这个人大约总会好好地活下去。

结尾好像又回到了那个有关生死的故事,那作者在小说的结尾说这些又是何用意呢?

《知识》是沈从文的名篇,可有关此小说的解读文字却寥寥无几,网上搜一搜,也几乎都是一些“高大上”的长篇大论,实在“高于原著”太多。

所以,我只能做一点最浅显的解读,其它问题只能让它先“困惑”着,期盼着以后有对《知识》更深刻、更接地气的解读出现。

沈从文《知识》:那位留洋归来的哲学硕士,为何要烧掉所有的书


阅读全文

猜你喜欢

相关推荐

旅游有伴侣打一数字是什么(8)

旅游有伴侣打一数字是什么(8)
8由两个0结伴在一起,加之伴与8读音相近,所以答案是数字8。数字猜谜是字谜的一种,猜字谜是一种中国传统文字游戏,属于传统猜灯谜的一种形式。猜字谜主要是根据方块汉字笔画繁复、偏旁相对独立,结构组合多变的特点,运用离合、增损、象形、会意等多种方式来进行。题干旅游有伴侣是一种象形的表达方式。根据旅行有伴侣这个...

中国学生被澳方遣返,原因是手机中发现军训照片

中国学生被澳方遣返,原因是手机中发现军训照片
有知情人士向中国日报透露,近日,一名中国赴澳大利亚留学生在悉尼国际机场入境时遭澳方无端盘查,后被遣返。据悉,该名留学生从自助通道入境,提取行李后,被澳边境执法人员拦截盘问并检查其手机和行李,但未查到违法违规物品。澳执法人员将中国高校组织军训认定为所谓“军事训练”,以其隐瞒所谓“军事训练”经历为由拒绝...

初生婴儿可以睡枕头吗?(宝宝多大可以睡枕头)

初生婴儿可以睡枕头吗?(宝宝多大可以睡枕头)
对婴幼儿而言,枕头并不是绝对需要的必需品,尤其是过于柔软的枕头,并不足以支撑婴幼儿躺上去时头部的压力。而且婴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时多半呈现卷曲状,因此,小婴儿在任何姿势下都可以睡眠,所以并不需要枕头。我们都知道,宝宝睡觉的时间往往比醒着的时候还长。可以说,睡觉是宝宝的头等大事。而说到睡觉,就绕不开枕头这...

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方法

培养孩子专注力的训练方法
在家庭教育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孩子的专注力,我们在孩子小的时候就该把孩子的专注力激发出来。具体来说年轻的父母可以这样对幼儿进行专注力的训练。视觉注意力训练让孩子看一些照片或动物图片,并提出一些问题,比如给孩子看一张照片,让他说说照片里都有什么人,几个男的、几个女的、几个大人几个小孩,他们每个人都在干什么...

2岁宝宝不听话怎么教育?【幼儿教育】

2岁宝宝不听话怎么教育?【幼儿教育】
经常给宝宝阅读故事书,在阅读故事书的时候故事内容跟宝宝的情况类似,就乘机教育他,孩子的模仿能力强,他就会学习故事书上的人物的做法改善自己。给宝宝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片,宝宝在看的时候你可以提醒他,“你看你平时是不是这样的?”、“人家宝宝做的多好,你也这么做多好”,这样孩子就会学着改变。带宝宝出去...

解读沈从文的《知识》(沈从文的知识一书里边讲了什么)

解读沈从文的《知识》(沈从文的知识一书里边讲了什么)
沈从文的《知识》,是一篇不足3000字的短篇小说。这不足3000字的小文,让我反复看了很多遍,还是不敢说已经读懂了小说的内涵。 小说的主人公张六吉,是长江中部某地小地主家的独生子,二十岁那一年,大概是父母都不在了吧,他取得了独立支配家中财产的权力。...

14条你想不到的冷知识(史上有趣的生活冷知识科普)

14条你想不到的冷知识(史上有趣的生活冷知识科普)
1、踩奶其实是在猫咪幼年期形成的习惯,在幼猫吃奶的时候会通过“踩奶”而获取更多乳汁,进而能感到舒适和安全。 2、人即便站立不动,也需要动用全身上下将近300块肌肉才能完成。 3、人类是多细胞动物,多细胞动物体内有一个很重要的机制就是“备用”,比如切掉一...

校园防火减灾知识科普(气象防灾知识科普宣传)

校园防火减灾知识科普(气象防灾知识科普宣传)
大河报·豫视频记者 刘瑞朝 “云儿见它让路,小树见它招手,禾苗见它弯腰,花儿见它点头。”同学们,谁知道这是什么?”“我知道,我知道。”孩子们纷纷举起小手抢答。 3月22日,在第62个世界气象日即将到来时,《风云际会--气象的故事》在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创新街花溪小学正式开讲。...

宝宝刚出生可以用沐浴露吗(婴儿能用沐浴露吗)

宝宝刚出生可以用沐浴露吗(婴儿能用沐浴露吗)
一般新生儿都是不需要用沐浴露的,因为新生儿的皮肤层比较薄,同时也会比较敏感,由于沐浴露是含有一定的化学成分的,新生儿使用沐浴露有可能会破坏到宝宝娇嫩的肌肤,甚至会引起过敏,刚出生的宝宝其实身体没有太多的杂质和油脂,一般用清水洗澡就可以。最好不要给小宝宝使用沐浴露,因为小宝宝的婴儿的皮肤非常娇嫩,而且...

“九年义务教育”是什么梗【表情包】【义务教育】

“九年义务教育”是什么梗【表情包】【义务教育】
“九年义务教育”是什么梗作为网络流行语的该词,完整的说法为“同样是九年义务教育,你为何这么优秀”。该梗和之前其流行的“陈独秀”、“蒂花之秀”等的梗类似,都以一种调侃夸奖的方式,表达出了自己的崇拜之情。该词如今是微博上常见的回复内容,其含义通常是为某个精彩的回复或者是令人窒息的神操作行为点赞。“九年义...
返回顶部